中东土豪注资,高合汽车“复活”背后是生死未卜的重组实验(城市NGP功能对比)
- 汽车资讯
- 2025-05-26
- 7
5月22日,正值新品发布的吉时良辰,小米汽车全新推出了YU7车型;而深蓝S09也在这天正式上市并开始交付。同一天,吉利银河M9在意大利米兰国际车展上亮相发布。尽管多个品牌都选择了这个日期进行新车发布和展示,但毫无疑问,小米汽车再次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占据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相比之下,高合汽车则显得有些低调。然而,在当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传出: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新公司注册资本约为1.43亿美元,由EV Electra Ltd.与华人运通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的法人代表Jihad Mohammad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籍商人,其业务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去年高合汽车曾因停工停产而备受关注,其母公司也进入了破产预重整阶段,负债总额高达157.81亿元人民币。
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在消息公布后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目前所有信息均由公司管理层发布。
"这表明丁磊与高合已无关联,公司已成为一家全新的实体。根据资料显示,EV Electra是一家总部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电动汽车公司,成立于2017年。虽然该公司曾推出过QuDS Rise电动跑车,但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较低,且外界对其量产能力知之甚少。
高合的最新动态显示,其注册信息已发生变更,法人代表现为黎巴嫩籍人士,股权结构也从原先的华人运通独资变更为外资与本土技术方共同持股:EV Electra注资1亿美元,华人运通则持有30.2%的股份。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EV Electra的投资计划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这意味着高合汽车在法律和组织架构上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品牌名称得以保留,但其背后的管理团队、决策层以及资金来源均已全面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董事长为Jihad Mohammad,而创始成员丁磊并未出现在主要管理层名单中。
打开EV Electra Ltd.的官网,目前可以发现高合汽车的企业标识,并且HiPhi X、HiPhi Y、HiPhi Z三款车型已出现在首页。值得注意的是,黎巴嫩初创公司EV Electra Ltd.创始人Jihad Mohammad在LinkedIn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并附上了显示“高合汽车可能即将复工,盐城工厂将率先启动”的截图。
此外,Jihad Mohammad还转发了关于高合找到“白衣骑士”以及高合盐城工厂复工环评启动的相关消息。
外界对于EV Electra Ltd.注资高合汽车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这家企业在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时,可能更看重高合现有的整车研发平台和品牌价值。
相较于从零开始在欧美市场建立一个全新的整车制造体系,通过投资一家已经拥有完整生产线、成熟三电技术和丰富品牌资产的中国企业,显然是一条更快捷且成本更低的途径。无论如何,Jihad Mohammad最终成为高合汽车的实际控制人,这意味着他不仅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也需承担相应风险。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人运通集团旗下52家企业的合并资产总额约为59.83亿元人民币,而负债却高达157.81亿元。
在丁磊 era 的高合汽车时代已落下帷幕,长期为公司四处奔波筹措资金的丁总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值得肯定的是,这家车企并未出现像极越、威马那样的半途而废局面,总算对投资者和消费者有了一个交代。据了解,目前高合正在主动联系那些已经支付定金但尚未提车的客户,为其办理退款事宜;同时,对于之前未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部分员工,也开始发出复工的通知。
不过,返岗员工需要接受降薪安排,网传新的薪酬标准将按现有水平的80%执行。
高合汽车如何避免“二次失败”?5月23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公示显示,“悦达起亚一工厂智能化绿色技术升级项目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正式公布。该项目涉及高合汽车盐城生产基地的技术改造升级,总投资高达1796.07万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全面完工。
改造完成后,工厂将具备年产15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主要涵盖高合旗下X、Y、Z三款车型,年产能分别达到3.75万辆、3.75万辆和7.5万辆。官方明确表示高合正在为复产做准备,这标志着高合正在逐步恢复生产。尽管这场看似“起死回生”的重组让外界感到意外,但实际上这一转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从高合内部管理问题到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所面临的压力远不止于资金注入和技术整合层面。此前高合的破产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结构性的问题,这是一次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冲突。
高合自成立以来一直瞄准高端市场,价格在50万到80万元之间,凭借“展翼门”、“可编程大灯”等独特的设计吸引消费者。
然而,其销售表现并不理想,主力车型HiPhi Y月均销量不到20辆,全年总销量只有7886辆,远不及行业领先品牌数十万辆的规模。高端市场的年容量不足5万辆,并且已经被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占据。高合缺乏用户基础支撑其“豪华叙事”,导致其目标难以实现。
公司长期依赖东风悦达起亚盐城工厂进行代工生产,每辆车需要支付数万元的费用,这直接侵蚀了毛利率。更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取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完全受制于人。此外,高合的创新未能转化为用户的真实需求,反而因成本失控加速了资金链断裂。
近年来,比亚迪和特斯拉发起新一轮价格战,混动车型降至8万元,纯电车型进入10万元区间。而高合年销量不足万辆,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即使转向20万到30万元的主流市场,仍然面临零跑、吉利等品牌已建立用户认知的竞争。
此外,高合同质量问题导致用户维权和员工欠薪问题,使其品牌信任度几乎归零。复工后需要投入巨额成本重建售后服务体系。
本文由LaiPeng于2025-05-2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373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