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普京圣彼得堡发声:俄中全面合作进入历史峰值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会议厅里,面对全球14家主要通讯社负责人,普京回答新华社提问时明确表态:“俄罗斯愿与中国加强全方位合作交流。”这番看似常规的外交辞令背后,是两国经贸数据与战略协作的实质性突破——2024年双边贸易额站上2400亿美元新高点,98%的结算已实现本币化,能源管道里累计输送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些数字正悄然改写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

普京圣彼得堡发声:俄中全面合作进入历史峰值  第1张

普京特意提到中国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他们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创造出十倍于竞争对手的效率。”这句评价并非客套,他当场指示俄政府与储蓄银行深化对华AI技术研发合作。而在能源控制室,哈萨克斯坦增供250万吨石油的技术方案正加紧推进,俄副总理诺瓦克将其称为“构建能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这些动作表明,两国合作正从传统能源向科技前沿跃迁。

普京圣彼得堡发声:俄中全面合作进入历史峰值  第2张

金融血脉的疏通成为当前重点。“确保资金可靠流通是贸易突破的前提,”普京强调。当西方支付体系对俄关闭通道时,人民币与卢布搭建的结算网络已覆盖绝大部分交易。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激增的数据,无声印证着这场金融重构的深度。论坛期间,丁薛祥副总理的行程同样密集。在与诺瓦克闭门会谈时,他提出“油气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的路线图;次日会见普京时,更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问候。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率引人注目——从五月习近平访俄出席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到普京计划今秋赴华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高层定向掌舵的频率远超寻常盟国。人文纽带在合作中悄然生长。普京透露家庭细节:女儿20年前聘请中文教师,如今外孙女已能与北京老师自如对话。这样的家庭故事背后,是2.5万名俄罗斯留学生在华深造的群体图景。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红丝绸》合拍电影、名校“10+10”计划,让语言与文化成为比油气管道更坚韧的连接。北极航道开发项目的蓝图上,中俄工程师正标注新的坐标点。这条被普京称为“新质生产力试验场”的航线,将串联起跨境电商与绿色能源合作。当西方讨论“去风险化”时,欧亚大陆北端,两国在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协同已在具体推进中。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但正重塑第三方始料未及的新格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