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启访华计划,数十名CEO将随行赴华签大单?
- 综合资讯
- 2025-06-28
- 627
美国国务院的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联系各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办公室,询问着中国市场的运营细节和潜在合作方向。据三位了解内情的官员透露,这项特殊任务只有一个目标: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晚些时候的中国之行铺路,一支由数十名美国企业CEO组成的豪华代表团或将随行。这场景让人想起两个月前特朗普的中东之行——当时马斯克、黄仁勋等30多位商界领袖在沙特签下了价值2万亿美元的巨额协议。
眼下,白宫的亚洲事务团队正在设计的访华框架,几乎复刻了中东之行的商业外交模式。但中国不是沙特,这片土地上的谈判桌从来不缺战略定力。当特朗普在6月26日宣布“已与中国达成进一步贸易共识”却回避具体细节时,北京方面的反应谨慎而明确:中方将依法审批管制物项出口,美方需取消对华限制措施,关键在于“相向而行”。
回望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时信誓旦旦的“百日访华”计划还历历在目。当时他期待通过一场元首会晤打破贸易僵局,甚至私下向顾问表示要复制2017年访华时2535亿美元大单的成功。然而到4月底,计划却黯然搁浅——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叠加关税税率最高触及145%,而中东突如其来的地缘危机更让特朗普调转专机方向,先去了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在阿联酋,他收获了1.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但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邀请函始终没有发出。转机出现在初夏的6月5日。当特朗普与中方领导人结束一个半小时的通话后,他罕见地在社交媒体用“reciprocated(回邀)”一词描述访问安排,透露出中方对其发出邀请的事实。短短四天内,中美经贸团队便在伦敦展开磋商,围绕“落实元首共识”达成原则性框架。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国会听证时抛出新概念:“只有真诚合作,中美才能实现大而美的再平衡(abig,beautifulrebalancing)”。这位主张对华接触的财长,正与对华鹰派代表国务卿鲁比奥展开激烈博弈。后者曾在5月底突然出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被解读为对贝森特的制衡。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变绝非偶然。全球稀土供应链的警报在美国国防和新能源产业拉响——五角大楼评估报告显示,F-35战斗机的稀土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正常生产;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磁钢供应一旦中断,全美电动车产能将腰斩。与此同时,中国连续减持美债的动作让华尔街不安,而2026年中期选举的倒计时已在共和党内部悄然开启。商业巨头的游说力量更不可小觑:苹果公司20%营收依赖中国市场,英伟达的AI芯片在华销售额占全球份额近半,这些CEO们需要白宫打开中国的大门。所以当美国国务院开始联系企业高管征询访华建议时,商界的响应异常积极。据参与筹备的人士透露,潜在名单涵盖科技、金融、能源等多领域巨头,特斯拉的马斯克、英伟达的黄仁勋、黑石的施瓦茨曼等曾参与中东之行的老面孔很可能再度随行。不过与中东不同的是,中国市场的合作从来不是单向馈赠。中方在6月磋商中明确的三项原则——取消高科技出口限制、停止干涉内政、经贸问题非政治化——如同三道标尺横在谈判桌前。当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美国GDP是中国的15倍;而如今中国经济体量已达美国80%,在5G、新能源等领域甚至实现反超,谈判桌上的力量对比早已改写。眼下,特朗普团队似乎终于意识到,面对手握稀土管制和美债操作两张王牌的中国,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效力有限。《日经亚洲》敏锐地捕捉到美国对华策略的转型:从“升级威胁施压”转向“管理性谈判”,在更长周期中寻求风险控制。这种转变在6月27日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中得到印证:双方已确认框架细节,但“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仍是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当总统专机最终降落在北京时,随行的CEO们期待的或许不仅是商业合约,更是一场打破贸易坚冰的破局。但在太平洋西岸,中国更看重的是美国能否在关税壁垒与科技封锁上展现真正诚意。毕竟在过去的关税博弈中,美国对华加征125%关税的结果,是本土零售商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触发全美50多个城市的抗议浪潮。这次访问要么成为中美关系走向新平衡的转折点,要么不过是又一场华丽却空洞的外交表演——答案藏在白宫能否兑现取消对华限制的承诺里,也藏在那些随行CEO的合同签署笔尖。
本文由XiangHui于2025-06-28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518.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