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的1100元饭局:一顿饭背后的消费信心与官民距离/本年度2025
- 综合资讯
- 2025-07-02
- 545
凉粉店里的圆桌挤得有点满,青椒鱼和芋儿鸡的香气混着人声热气往上蹿。高洪波从兜里掏出2000元现金拍在柜台,嗓门亮堂:“今天这两桌我请!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店老板老陈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接过钱时笑得有点局促。两小时后,账单明明白白:1100元,人均刚过50块。抹去的8块钱零头成了这场饭局最轻描淡写却又最真实的注脚。账本被拍照传到网上,数字亮得晃眼。
舆论场像油锅进了水。有人说这书记真敢干,风口浪尖上掏钱请客,硬是把“领导吃饭”扭成了“领导请吃饭”;也有人撇嘴冷笑:“摄像机跟着呢,戏台子搭得挺全乎。”两桌人里有养猪的全国劳模、捏着华为折叠手机拍视频的90后创业者,还有攥着粉笔头的教师。高洪波举着茶杯挨个碰过去:“感受荣昌的营商环境,就得到这烟火气里来!”话音散在碰杯声里,却重重砸在了热搜榜上。
作秀的帽子早悬在半空了。有人翻出他年初的“经济账”:“全区干部周末下馆子,一万人吃出百万消费!”当时会议室里掌声混着嘀咕,如今被重新拎出来晾晒。凉粉店老板娘倒实实在在数着骤增的客流,连成都来的游客都举着手机找那“书记同款芋儿鸡”。作秀不作秀另说,案板上的猪肉倒是多卖出去半扇——菜市场里管这叫“见现钱”。更深的浪头藏在“吃喝”这个敏感词底下。某地干部聚餐被举报后,三人以上吃饭竟成了单位里的禁忌;酒精检测仪杵在下班路上查违规,闹得基层干部闻酒色变。当正常吃饭需要勇气时,高洪波那桌家常菜突然成了破冰船。自费、平价、休息日——他像在棋盘上落子,精准卡住“谁付钱、和谁吃、在哪吃”的合规点位。有街道办主任看到视频后发了条朋友圈:“周末带老婆涮火锅去,我请!”配图是热腾腾的鸳鸯锅。摄像机确实在转。端午龙舟赛他抡鼓槌,节假日他开放政府停车场,镜头追着这位“网红书记”跑了大半年。但养猪户郭平记得清楚:他猫腰钻进猪圈看直播设备那回,根本没记者跟着。“饲料味呛得人直咳嗽,他倒跟发现宝贝似的盯着我手机屏——‘流量涨了多少?’”这种时候,作秀的壳子忽然裂了道缝,露出里面扎扎实实的算盘珠:小老板们的进账、卤鹅摊的销量、冷吃兔的包装袋,桩桩件件都在他账本上。争议声里藏着根深蒂固的割裂。老百姓早习惯领导饭局讳莫如深,账单晒在太阳底下反而刺眼。有退休干部摇头:“我们那会儿讲究低调,现在孩子当科长发个烧烤朋友圈都要屏蔽同事。”可另一边,文旅局长们拍变装视频带火县城的事也没少发生——当流量能换成游客大巴的实绩时,“高调”突然镀了层金。荣昌步行街夜市最近添了七八个卤味摊。老板娘们把“区委书记同款凉粉”的招牌挂得老高,塑料凳总不够坐。烟火气升腾的夜晚,那场饭局早超越了作风或作秀的辩题。当公务员敢大大方方晒周末聚餐发票,当老百姓看见干部吃饭不再嘀咕“谁买单”,才是制度与人性真正握手言和的时刻。就像老陈退那900块钱时说的:“书记,下回还来啊!”——不是请示汇报,是街坊邻居的寻常招呼。
本文由GuTing于2025-07-02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60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