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美团抽佣风波背后的万亿配送生态

美团抽佣风波背后的万亿配送生态 美团抽佣 配送费解析 王莆中回应 外卖佣金争议 技术服务费 履约服务费 即时零售 外卖成本 第1张

   凌晨三点,北京簋街一家小龙虾店的后厨仍飘着热油爆炒的香气。老板张伟刚送走最后一桌堂食客人,手机又响起美团订单提示音。“这单128元,平台扣完到我手里就剩90块”,他指着屏幕上的明细摇头,“配送费就占了快10块,可这虾我一份才赚5块钱”。

   这样的困惑在餐饮圈并非个例。7月16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首次直面“平台抽佣20%”的质疑风暴。“商户看到的总费用其实包括两部分”,他在回应中拆解道,“技术服务费平均不到8%,另一部分是配送服务费,平均每单成本接近7元”。

   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配送机器。在2021年费率改革后,美团将原佣金拆分为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后者正是骑手收入的来源。履约服务费的构成如同一道精密公式:距离收费(3公里内起步价3.15元,超距每0.1公里加收0.2元)+价格收费(20元以上订单每增1元加收0.13元)+时段收费(夜间加收0.5-1.5元)。有商家做过测算:一份3公里外、售价58元的夜宵,仅履约费就达8.3元。

   当消费者看到“免配送费”标识时,实则是商家在默默扛起成本。业内常见的分配模式是:4元配送费中,商家承担3元,平台补贴1元。这种隐形成本让酸菜鱼店主王磊在疫情期间陷入困境:“40元套餐成本18元,折后卖28元,扣18%佣金和3元配送减免,最终只赚2元”。

   争议漩涡中的数字游戏远比表面复杂。2020年疫情高峰时,广东餐饮协会控诉新商户佣金高达26%,而美团则宣称八成商户佣金在10%-20%。广东海丰县120家餐馆的实地调查显示,所有商户佣金均在20%-23%区间,且无一获得平台宣传的返佣补贴。这种认知鸿沟持续数年,直至今日王莆中才坦言:“美团这几年对外沟通太少太少了,你不沟通的时候,别人就把你定义了。”

   配送成本的刚性特征构成平台难言的苦衷。2020年财报显示,美团496.5亿佣金收入中,骑手工资支出达410.4亿,占比83.1%。当时每单配送成本7.38元,单均亏损0.03元。五年过去,王莆中披露的最新数据表明,虽然每单配送成本仍徘徊在7元左右,但通过规模效应将净利润率提升至4%。“我们一单只赚一块多钱”,这个数字在1800万日订单的规模下,终于撑起即时零售的万亿生态。

   即时零售的边界正在突破餐饮战场。王莆中近日透露,美团非餐饮类日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当药品、电子产品甚至化妆品都加入30分钟送达序列,配送网络的价值开始重构。有分析师指出,每单1.2元的净利润看似微薄,但在即时零售扩张至日用百货全品类后,边际成本将持续下降。

   这场抽佣争议的本质,是价值分配与感知的错位。消费者支付的配送费从未真正覆盖骑手的奔波,商家承担的佣金里藏着数字系统的运维成本,而平台在骂声中筑起的配送网络,正悄然改变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王莆中的坦诚或许来得有些迟,但当他说出“万分之一的出错率就是几千个案例”时,这个连接400万骑手、300万商家的超级系统,终于开始展示它沉重的真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