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排队进厂“打螺丝”,宇树科技开启工业革命新篇章
- IT大事件
- 2025-07-16
- 1147
2025年春晚舞台聚光灯下,身着大红棉袄的宇树人形机器人扭动腰肢,手中的秧歌手绢翻飞如蝶。这一幕瞬间点燃社交媒体,将宇树从实验室推向了公众视野。短短一个月后,租赁市场异军突起,“春晚同款”机器人日租金飙升至近万,档期排满四月,个人买家购机出租迅速回本的新闻登上热搜。然而消费市场的喧嚣背后,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工业领域悄然酝酿。
链博会现场人潮涌动,宇树展台前工作人员向好奇的观众解释:“未来1到3年内,我们的机器人或许就能在搬完箱子后,换个机械手再去流水线上打螺丝。”他身旁的G1人形机器人正灵巧地展示蹲起、转身动作。这款身高1.3米、扭矩达120N·m的机器人,通过算法升级已能流畅完成连续武打动作,而其9.9万元的亲民售价正加速产业化进程。
工业落地的种子早已埋下。在北京玉泉营1.2公里长的地下电缆隧道里,宇树UnitreeB2机器狗背负40公斤检测设备自主穿行。搭载红外成像与机械臂的它,替代人工在狭窄空间执行巡检,单次工作超4小时。这套国内首个数字化无人电力巡检系统,今年将推广至首都核心区——工业场景的实用化验证为“打螺丝”愿景铺平道路。
量产化箭在弦上。宇树创始人王兴兴透露G1已完成量产设计改造,年底将大规模下线。市场响应迅猛:六月与智元机器人联手拿下中移1.24亿元订单,创行业纪录;上海大学连续采购教育机器人,实训课程深入高校。就连出版领域也出现宇树身影,技术专著零售许可暗示其生态扩张野心。
挑战依然横亘前路。65万元的H1高端机型与工业级投入形成反差,硬件成本高企制约普及。技术人员坦言需突破电池续航、材料轻量化等瓶颈,而G1的二次开发门槛更将普通用户挡在门外。业内专家点出深层矛盾: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中国虽在机器人“身体”制造占优,但核心“大脑”算法仍由北美主导。
全球竞赛已然白热化。宁波极氪工厂里,优必选WalkerSLite机器人精准搬运15公斤料箱;美国宝马车间内,Figure02每日工作20小时抓取25公斤部件;波士顿动力Atlas放弃空翻表演,转而苦练流水线零件抓取。当斯坦福保姆机器人为人类煎蛋扫地,工业机器人的进化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
花旗银行预测的数字勾勒出未来图景:2050年全球将有6亿台人形机器人创造7万亿美元市场。当下宇树们叩响的不仅是工厂大门,更是制造业范式革命的序曲——当机器人握紧螺丝刀,流水线上的灯光将为谁点亮?答案或许藏在国网巡检隧道渐远的机械足音中。
本文由YuHu于2025-07-16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768.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