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首度松口:华为AI芯片取代英伟达已成定局,只待时间发酵!
- IT大事件
- 2025-07-17
- 1958
北京链博会开幕式上聚光灯灼热,黄仁勋一身深色唐装站在演讲台前,首次用中文向台下问候。这位英伟达掌舵人略显紧张,简短开场后便切换回英文。三天后,当被问及华为AI芯片能否在训练领域取代英伟达时,他抛出一句震动行业的判断:“这只是时间问题。”
技术迭代的时钟比预想的走得更快。黄仁勋坦言,英伟达耕耘三十年建立的壁垒,正被成立仅数年的华为昇腾团队快速逼近。“华为已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这说明了一些问题。”他话中既有对竞争者的认可,也暗含对政策限制的无奈。此刻英伟达H20芯片虽已收获大量中国订单,但更先进的GB200等产品仍被挡在国门之外。
华为昇腾910C芯片的突破性设计成为关键转折。通过将两枚910B处理器封装互联,性能已逼近英伟达旗舰H100,良品率更在半年内从20%飙升至34%。江苏某算力集群工程师透露:“液冷机柜里910C的部署密度比上一代提高40%,模型训练中断率反而下降。”今年华为计划出货量翻倍,直接冲击英伟达在中国80%的市占率——分析师预测这个数字明年将跌至55%左右。
生态战场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华为正实施战略大转向:从专用AI芯片跨入通用GPGPU领域,并秘密开发CUDA代码转换层。深圳某云计算厂商技术总监拿到测试版后惊讶发现:“修改不到10%的CUDA代码就能在昇腾平台运行Pytorch模型。”这种兼容性策略直指开发者迁移成本的核心痛点,尽管转换效率仍需优化。
中东沙漠中悄然展开另一条战线。华为向沙特、阿联酋等国试探性出口数千枚910B芯片,同时推广CloudMatrix远程算力服务。这种“芯片+云”的组合拳,正吸引着那些受美国出口管制困扰的新兴市场。华盛顿政策研究员的备忘录里写道:“小批量出口只是探路石,华为真正谋求的是下一代AI基础设施标准的话语权。”
黄仁勋呼吁放开先进芯片对华出口时,英伟达俄勒冈州工厂却突然裁撤2300名员工。刀刃向内的调整背后,是H20芯片受限可能引发160亿美元年损失的残酷预估。但转身望向全球92%的GPU市场份额和4万亿美元市值,这位芯片老将仍有底气:“无论被允许卖什么产品,我们的技术都会越来越好。”
取代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跳动,但竞赛远未终结。当昇腾910C的液冷管路在郑州智算中心里嗡嗡作响,英伟达GB300芯片正在加州数据中心处理着每秒千万亿次的AI请求。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狂奔的轨迹,终将重塑全球算力版图的权力平衡。
本文由QiaoDaDong于2025-07-1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78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