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突袭充电宝,固态电池暗战升级
- IT大事件
- 2025-07-17
- 1117
手机电量告急的瞬间,共享充电宝柜前排队的人群里,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握着的可能是个“定时炸弹”。过去半年,充电宝自燃事件频登头条——航班迫降、地铁疏散、高校紧急停用设备,安全焦虑如同藤蔓般缠绕整个行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家以吸尘器、吹风机闻名的科技公司悄然调转枪口。7月中旬,充电宝产业链传出消息:追觅科技已与代工厂完成技术对接,测试中的首批产品将采用固态电池技术。与传统液态电池遭遇针刺可能起火爆炸不同,固态电池在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这被视为解决行业安全痛点的终极方案。
追觅的入局时机耐人寻味。就在消息曝光前一天,工信部刚发布《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新国标将针刺实验、全流程生产追溯列为强制要求。据业内评估,约70%的小厂商可能因技术不达标遭淘汰。市场格局震荡之际,安克、罗马仕等头部品牌因电芯缺陷召回超百万台产品,机场安检口堆积如山的无3C认证充电宝,无声宣告着行业洗牌的开始。
“测试样品能量密度已突破500Wh/kg,但量产成本仍是液态电池的两倍多。”一位接近代工厂的人士透露。追觅选择的固态电池路线虽在实验室验证了安全性,却面临快充性能弱、电解质量产难的商业化瓶颈。这与半年前某品牌推出的“车规级电芯”形成对比——后者通过强化结构设计通过3C认证,但本质仍是液态电池的改良。真正的技术分水岭或在2025年底,届时半固态电芯有望小规模投产。
消费者正用行动投票。北京中关村电子产品卖场里,店员指着贴有“ATL电芯”标识的充电宝介绍:“贵30%,但日均销量翻倍。”而在线上平台,关键词“防火充电宝”搜索量激增200%。这种焦虑催生了以旧换新商机:部分品牌允许用户半价置换新国标产品,提前锁定政策红利。
追觅的跨界绝非孤立事件。当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将钠电池的热稳定性数据公之于众——比传统电池降低80%自燃风险,资本嗅到了下一个爆发点。尽管钠电池能量密度偏低,但原料成本优势让其在共享充电宝场景找到突破口。怪兽充电等运营商已启动设备更新招标,这块被预估2026年渗透率超15%的市场,正吸引更多“追觅们”入局。
安全从来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而是最锋利的竞争武器。当新国标把针刺实验变成必答题,当航空公司拒绝无认证产品登机,那些仍沉迷价格战的玩家突然发现:战场规则变了。据电池行业协会统计,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攀升,部分新锐公司甚至将过半资源投向固态电解质研发。这场由安全事故引发的技术军备竞赛,终将重塑我们口袋里的能源生态。
本文由MurongZuan于2025-07-17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82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