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康宁主动打破玻璃幕墙,九年承诺重塑手机盖板市场公平竞争

康宁主动打破玻璃幕墙,九年承诺重塑手机盖板市场公平竞争 康宁反垄断 欧盟罚款 大猩猩玻璃 独家协议 手机盖板玻璃 康宁承诺 反垄断调查 手机供应链 第1张

   7月18日,布鲁塞尔传出一则震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消息:美国玻璃科技巨头康宁与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达成和解。这场持续八个月的拉锯战以康宁主动放弃与手机制造商的独家供应协议告终,使其成功规避了高达全球年营业额10%的反垄断罚款。这一决定如同在手机盖板玻璃市场投下一块巨石,将迫使行业重构长达十年的游戏规则。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署的调查始于去年11月,矛头直指康宁与苹果、三星等顶级手机制造商及原玻璃加工企业签署的独家协议。监管机构发现,这些合同暗藏排他性条款——从采购比例限定到变相的价格捆绑,构筑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玻璃幕墙。某亚洲玻璃供应商高管曾私下抱怨:“我们连样品测试的机会都被剥夺,因为整条供应链都被锁死在康宁的体系里。”

   根据和解条款,康宁将在九年期限内履行三项核心承诺:全面废止现有合同中所有独家交易条款;禁止要求手机制造商或加工商采购超过50%的玻璃需求;取消将价格折扣与采购量挂钩的潜规则。尤其关键的是,康宁同意修改专利执法策略,仅基于技术侵权主张权利,而非作为捆绑销售的手段。这些变革将率先在欧洲经济区落地,但实际影响将辐射全球生产线。

   值得玩味的是,康宁的让步藏着精明的商业计算。按2023年财报测算,若欧盟裁定垄断成立,其可能面临12.5亿美元罚款,相当于全年研发预算的40%。而现行解决方案虽削弱了市场份额控制力,却保全了与头部手机厂商的战略合作。市场分析师注意到,协议中关于“加工商采购解绑”的条款实为双刃剑——既释放了次级供应商的产能,又可能刺激大猩猩玻璃技术向中游企业扩散。

   这场博弈折射出全球反垄断监管的新范式。欧盟竞争专员特雷莎·里贝罗的团队在谈判中展现出对产业链的深度认知,其要求直指玻璃加工的关键环节。类似策略曾应用于苹果支付系统垄断案,表明监管机构正系统性拆解科技巨头的纵向控制链。反观中国盖板企业,近期已有三家公司启动高铝硅玻璃量产计划,显然嗅到了市场格局松动的机遇。

   当被问及影响时,柏林某独立手机品牌采购总监透露:“明年合同谈判时,我们计划引入第二供应商。康宁仍是首选,但不再唯一。”这种若即若离的客户关系,或许正是欧盟试图培育的竞争生态。而对消费者而言,手机维修店里的盖板更换价格,可能成为这场反垄断战役最直观的注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