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消费保直格力:数据无假运营无忧,企业信用之争背后的第三方平台困境

消费保直格力:数据无假运营无忧,企业信用之争背后的第三方平台困境 消费保格力回应 投诉数据客观真实 企业信用争议 第三方数据公信力 家电投诉排行 消费保运营主体 格力声明回应 投诉平台权威性 第1张

   格力一封声明激起千层浪。2025年7月19日深夜,@格力文传突然发难,矛头直指第三方投诉平台“消费保”,称其发布的“家电企业售后投诉量排行”缺乏公信力。声明中一句“运营主体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吊销执照”犹如投石入水,瞬间在舆论场扩散开来。

   消费保的回应来得很快。次日凌晨,一份澄清声明直指格力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被吊销执照的是“深圳消费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消费保的真实运营主体实为2015年成立的“深圳市消费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中国电子商会旗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前运营状态良好,根本不存在失信或吊销问题。

   这场企业信用之争的核心,是公众号“消费电子杂志社”7月11日一篇题为《格力空调惊现万元维修费?小米被指异味难除?空调旺季变“维权季”》的分析文章。文中引用消费宝数据研究院统计显示,在空调类产品投诉中,格力投诉总量位列行业首位,而小米则以较高解决率形成反差。该数据迅速被多家媒体引用,最终引发格力强硬反击。

   “消费者花时间写投诉,多数是被产品或服务‘刺痛’了。”消费保在声明中如此剖白用户心理。他们强调平台所有投诉均来自真实消费者,数据生成过程未经人工干预,每一笔记录都可追溯。更关键的是,原文末尾早已注明“数据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情况”。换言之,这份排行从未宣称自己是行业全貌。

   耐人寻味的是格力声明的切入点。在质疑数据公信力时,企业首选策略并非解释具体投诉案例,而是转向对平台资质的否定。这种应对方式揭示出当前消费维权领域的深层矛盾:当第三方平台发布对企业不利的数据时,企业更倾向于质疑平台合法性而非反思服务质量。

   从消费保平台展示的案例可见,消费者对格力的投诉集中在安装乱收费、维修成本高、售后响应慢等典型问题。有用户记录下经历:新购空调安装时被收取高空作业费、铜管加长费合计1300元,而说明书明确标注含免费安装服务;更有消费者遭遇维修报价高达万元,最终经平台协调才降至合理范围。这些具象投诉构成数据背后的血肉,却在此次争议中被数据真实性的争论所遮蔽。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消费保等民间投诉平台的兴起恰是官方维权渠道不足的产物。相比需要复杂举证程序的行政投诉,这类平台提供低门槛发声渠道,天然形成企业服务的“压力测试场”。此次格力过度聚焦平台资质而忽略投诉内容本身,可能错失改进良机——毕竟真正伤害品牌声誉的从来不是投诉数据,而是持续存在的服务短板。

   截至发稿,格力尚未就消费保的主体澄清作出回应。这场企业信用之争尚未落幕,但已清晰投射出消费维权生态的断层线:当企业面对不利数据时,选择解决数据还是解决问题,将决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真实坐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