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内鬼申勇的双开警示:信访举报信息竟成交易筹码
- 综合资讯
- 2025-06-30
- 1092
贵州省委巡视组原正厅长级巡视专员申勇的落马,撕开了监督权力异化的裂口。这位本该守护党纪的“守门人”,却在2025年6月30日被贵州省纪委监委宣布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直指其违规泄露信访举报内容和工作秘密的关键罪状——将民众赋予的监督权化作私人交易工具。
在申勇长达数十年的仕途中,从贵州省国资委纪检组长到省委巡视组组长,监管岗位本是其职责所在。然而调查发现,这位1964年生于贵州仁怀的老党员,早已将政治操守抛诸脑后。在其违纪违法清单里,对抗组织审查、违规宴请旅游、瞒报个人事项等行为之外,最刺痛公众神经的是他将信访举报内容作为利益交换筹码。当民众怀着信任提交的举报材料被巡视组内部人员泄露,监督制度的根基已然动摇。
更值得警醒的是,申勇的腐败呈现出系统性特征。通过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回报、在工程项目承接和工程款拨付中收受巨额财物、甚至插手人事安排谋利,多种手段交织构成完整的权力变现链条。而工作秘密的泄露,则暴露出其对职务责任的彻底背叛——作为巡视专员,本应是机要信息的守护者,却成了监守自盗的内鬼。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1月10日官宣被查到6月30日双开通报,申勇案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审查。这种高效处置背后,折射出对政法系统内鬼的零容忍态度。尤其通报强调其“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细节,进一步验证了反腐无禁区的决心。
巡视制度的公信力建立在保密基石之上。当举报者信息可能经由申勇这样的内鬼泄露,民众监督热情必将遭受重创。而工作秘密涉及巡视路线、核查重点等核心内容,此类信息外泄等同于向被巡视对象通风报信。这种双重背叛,比普通贪腐更具破坏性。
申勇案的深层警示在于:当监督者沦为腐败者,制度防线如何加固?巡视组内部是否需要更严密的相互监督机制?举报信息接触权限是否应当进一步收紧?这些追问远比单纯处理一个腐败官员更为重要。在持续高压反腐的背景下,清除申勇这类隐藏在监督体系内部的蛀虫,或许正是新一轮制度建设的起点。
本文由TanTingYan于2025-06-30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pjw.521pj.cn/2025555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