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黄仁勋北京行直呼“中国电动车绝了”,自曝想买小米汽车却遭美国市场阻隔

黄仁勋北京行直呼“中国电动车绝了”,自曝想买小米汽车却遭美国市场阻隔 黄仁勋 中国电动车 小米SU7 美国市场 比亚迪 理想汽车 蔚来小鹏 新能源汽车出海 第1张

   身着唐装亮相北京链博会的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媒体交流环节换回标志性皮衣,却换不掉对中国电动车毫不掩饰的赞叹。"中国电动车绝了,大家都同意吧"——这句脱口而出的评价迅速点燃全场。谈及与雷军的会面时,他眼里闪着工程师特有的兴奋:"雷军展示的新车技术令人难以置信,造型设计优美,车载科技堪称世界最佳。我非常想买一台,可惜在美国买不到,这是我们的遗憾。"

   这番感慨背后藏着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真实突破。小米SU7上市11个月狂销32万辆,至今仍有十四五万辆订单排队等待交付。最新旗舰SU7Ultra在慕尼黑亮相时,连见惯豪华车的欧洲人都围着展车追问何时开售。而黄仁勋特意提到的小米车载智驾系统,用的正是英伟达DRIVEThor计算平台,这种技术共生关系让赞赏更显分量。

   他的点评精准勾勒出中国品牌矩阵的差异化优势。比亚迪以全产业链掌控力守住性价比王座;理想汽车被形容为"带轮子的客厅",直击家庭用户对空间的极致需求;蔚来和小鹏则用豪华配置与技术沉淀征服高端市场。这些品牌正集体冲击美国市场——小鹏计划2025年进军60国,蔚来顶着高关税压力也要在明年登陆北美,唯独小米因复杂的准入限制暂时缺席。

   美国消费者并非与小米完全无缘。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已有零星SU7上路,去年15%的月均增长率证明其潜力。但缺乏本土生产的车型无法享受7500美元税收抵免,导致终端价比国内高出近半。黄仁勋的购车受阻点破中美电动车贸易的微妙现状:技术赢得掌声,政策筑起高墙。

   中国车企的应对策略开始分化。小鹏在泰国建厂规避关税,蔚来坚持中国制造出口,而比亚迪更早在美布局电动巴士生产线。这些路径探索伴随着英伟达车载芯片的全球供应网,让黄仁勋的皮衣身影频繁出现在深圳、合肥的研发中心。当被问及最想试驾哪款车时,他笑称:"每款中国电动车都在重新定义驾驶体验。"

   这场由算力巨头背书的产业革命正改写游戏规则。中国电动车用668公里续航、299马力电机和全栈自研智驾系统,将昔日的"性价比"标签升级为技术标杆。黄仁勋的遗憾或许不用持续太久——小米内部流传着2027年出海的时间表,而北美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发起的小米汽车请愿,三个月已征集到12万个签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