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在上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规定为智能驾驶行业带来了暂时性的调整。实际上,这些新规定不仅加强了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方面的责任要求,也使得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更加规范和理性。

有趣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悄然改变其对智能驾驶的表述方式。据“汽扯扒谈”观察,包括小米、理想、小鹏以及鸿蒙智行等品牌在内的多家车企,已经将涉及智能驾驶的系统或车名更改为与辅助驾驶相关的名称,并且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驾驶员仍需承担唯一的责任主体。

那么,如何引导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系统产生信任感并放心使用,就成为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第1张

4月底,小鹏汽车正式推出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为车主提供了一项创新保障:每年只需239元,即可在使用其AI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获得最高100万元的事故补偿。

这一服务是首个车企通过有偿方式提供的类似险种,旨在应对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带来的潜在风险责任与成本问题。与以往车企赠送相关保障权益的做法不同,小鹏此次推出的“智驾险”在覆盖范围和条款设计上更为细致。

该服务涵盖了行车功能(如导航辅助驾驶NGP、车道巡航辅助LCC)及泊车功能(如超级智能泊车APA),并获得了五家头部保险公司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用户退出NGP功能后的5秒内,保障仍然有效。

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了驾驶员的平均反应时间(约3秒),为驾驶员在接管车辆控制时提供了必要的缓冲期,从而降低了因系统切换导致意外事故的风险。总体来看,“智驾险”不仅填补了传统车险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空白,还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第2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项服务是专门针对现有车险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充,用户必须先完成传统车险理赔流程,对于未获赔付的部分,才由该服务进行覆盖。目前,小鹏汽车提供的这一智驾险服务仅能通过其官方指定渠道购买,并且需与当年的车险一并投保,而非随时都可以购买。

现有的车险产品如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主要针对传统驾驶模式设计,而智能驾驶系统则依赖于复杂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容易受到软件故障、网络攻击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自动泊车过程中剐蹭到充电桩,或是在车道巡航功能中出现误判等情况时,虽然现有车险可以进行理赔,但车主普遍对在非直接操作车辆的情况下仍需自行承担事故责任的方式感到不满。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第3张

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法》未对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作出明确规定。若事故因系统缺陷引发,车企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尚存争议。

智驾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机制,暂时缓解了这一法律与责任上的模糊区域。然而,从目前小鹏推出的智驾险要求来看,消费者仍需先购买常规车险才能获得赔付,这并未达到用户的预期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的问题上。一些车主认为,智驾险的推出实际上将技术风险的成本转移到了用户身上。

考虑到新能源车辆保险费用本身较高,额外购买智驾险无疑加重了购车者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车企应当对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可靠性负责,而不应该让终端消费者为潜在的产品缺陷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鹏推出的“智驾险”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所谓“补充服务”,但用户只能通过车企官方渠道购买该项服务,缺乏与其他保险产品进行比较和选择的空间。这种强制绑定式的销售模式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此外,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明确智能驾驶事故的具体责任划分标准。即便车企承认系统存在缺陷,依据现有法律规定,驾驶员仍需承担最终的法律责任。

因此,小鹏“智驾险”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完全消除用户对使用智能驾驶系统的疑虑和担忧。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第4张

目前,国内多个地区正在推进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试点工作,这使得车辆的驾驶责任主体相应地从车主转移到了汽车制造商。

面对这一转变,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保险产品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创新。未来,智驾险的投保主体可能会从车主转变为车企,而保费的计算模型将更加紧密地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能和事故发生率挂钩。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应当携手车企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智驾险精算标准和数据共享协议,以此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数据格式不统一、赔付案例缺乏等问题。小鹏推出的智驾险,虽然是对智能驾驶风险管理的一次创新尝试,但它也揭示了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该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其239元的较低保费,而在于通过“5秒保障窗口”等细节设计,推动行业明确人机协同驾驶的责任划分。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智驾险的功能可能会从单纯的“补充保障”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责任划分的工具。

无论功能如何演变,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为用户带来便利,而不是增加用户的负担。

成本转嫁还是合理分担?“智驾险”争发争议(汽车保险计算器)  第5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