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石油政策急转弯,中国手握能源自主权
- 综合资讯
- 2025-06-25
- 1524
国际石油市场被一则突如其来的推文搅动。6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中国现在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了。”他紧接着补充道,“希望他们也能从美国大量购买石油。促成此事是我莫大的荣幸!”这番表态距离他单方面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完全停火”不到24小时,更讽刺的是,仅仅数日前美军轰炸机刚摧毁了伊朗核设施。
白宫官员被这则推文打得措手不及,匆忙展开“危机公关”。高级幕僚向媒体解释,总统“仍在呼吁中国进口美国石油而非伊朗石油”,强调这“不代表制裁放松”。财政部和国务院官员私下承认对总统的突发言论感到震惊,甚至不知如何解读——毕竟就在上月,特朗普还强硬要求所有国家停止购买伊朗石油,“现在停止!”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含糊其辞:“我不会猜测总统的战略……事情发展很快。”这种政策混乱暴露出行政系统在执行层面的分裂,也让“将伊朗石油出口压至零”的制裁誓言显得虎头蛇尾。
耐人寻味的是,2025年3月以来,美国已对中国多家地方炼油企业实施多轮制裁:3月锁定山东寿光鲁清石化,4月打击山东胜星化工,5月再将河北鑫海化工列入黑名单,均因它们购买伊朗原油。财政部长贝森特年初曾誓言将伊朗出口压到“不足当前10%”,但现实数据狠狠打了脸——2023年初至2025年3月,伊朗仍成功出口2.685亿桶原油。
特朗普此番“放行令”背后藏着三重算计。中期选举压力首当其冲:此前以伊冲突导致国际油价单日暴涨13%,而汽油价格飙升等同于共和党选票流失。允许伊朗石油流入市场可暂时平抑油价。更深层的是经济捆绑: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5年达每日1352万桶的历史峰值,但国内炼油产能反降8%,库存压力巨大。得州油商作为共和党核心金主,在2024年大选贡献超2.8亿美元政治献金,急需打开销路。然而现实很骨感——2025年3月中国自美石油进口量同比暴跌90%,从峰值2900万桶/月锐减至300万桶/月。价格劣势是关键: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到岸价约72美元/桶,而受制裁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仅65美元/桶,伊朗油更是低于国际均价10美元。
中国早已布局反制。2025年5月全线贯通的中伊铁路将石油输送时间从30天压缩至15天,80%伊朗对华供油经此陆路动脉,彻底避开美军可封锁的霍尔木兹海峡。货币层面,人民币结算成为破局利器:2025年第一季度中伊人民币结算额暴增200%,数字人民币在中东年增速超200%。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人民币原油期货份额已占全球支付10%,超越日元成第四大货币。这种布局让中国能在6月25日通过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淡定宣示:“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能源保障措施。”特朗普看似施舍的“豁免”,实则映照着石油美元霸权的裂缝。沙特已有20%石油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巴西、圭亚那等新兴产油国产量突破80万桶/日,蚕食美伊市场份额。高盛报告警告“美元主导地位崩塌已开始”,其全球储备份额跌破59%。当沾血的石油通行证在社交媒体流转,中国油轮正沿着北斗导航定位的航线,载着人民币计价的原油驶向未来——能源自主权,从不需要他国总统恩赐。
本文由YeFanQuan于2025-06-25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49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