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雁雄赴京履新,安全卫士转任全国人大文化舵手
- 综合资讯
- 2025-06-28
- 625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闭幕次日,北京西城区西交民巷23号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前,人流如常。但一份刚刚签发的任命名单,悄然为这座建筑赋予了新的人事注脚——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正式接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职。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的香港会展中心。面对台下1800余名各界代表,郑雁雄以国安事务顾问身份发出警示:“当前香港最大的风险,是忘却‘修例风波’惨痛教训、忘却维护国家安全职责。”他语气凌厉,直指历史教训不能自行退场,安全只能依靠持续斗争。这场讲话发生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敏感时期,郑雁雄以三个“牢牢记住”为香港划出安全红线,字句间尽显斗争锋芒。仅两天后,他更在中联办内部会议中疾呼“进一步坚定对美斗争的必胜信心”,将香港的国安防线构筑为对美博弈的前沿阵地。
然而风暴中的姿态并非其全部底色。五个月前的新春招待会上,郑雁雄展现过截然不同的形象。彼时他引用高尔基名篇《海燕》,将香港喻为搏击风浪的海燕,号召“迎接由治及兴的明天”。在提出“五个坚持”战略框架时,他特意强调香港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称“安全的根基守不住,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这种双轨思维,恰似对他未来职务的某种预演——从香港的安全守卫者,转变为全国教科文卫事业的掌舵人。
郑雁雄的职业生涯始终在安全与发展间交织前行。2020年7月空降香港国安公署署长,他在反修例风波余烬中重建国安体系;三年后执掌中联办,正值香港由乱到治关键转折。今年1月他提出发挥香港“AI研发、创科发展、人才聚集”新优势的论述,已显露对创新发展的战略关注。而今转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这位曾深耕广东省委政研系统、主政汕尾市的“老宣传”,将直面科技竞争与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命题。
耐人寻味的是时间脉络。5月30日国务院免去其港澳职务时,周霁接任中联办的消息引发诸多猜测。未及一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命便为郑雁雄的政治轨迹揭开新章。从维多利亚港畔的国安前线,到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的专业委员会,这种干部交流模式背后,隐现着“一国两制”实践者的培养路径——既需要经受过复杂斗争考验的忠诚,又要具备统筹全局的视野。
走在人大办公楼长廊,教育强国的专题展板尚散发着新鲜油墨味。就在任命通过的当天下午,这里举行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专题讲座。当新任副主任委员郑雁雄坐在会场,不知是否会想起四个月前在香港说过的话:“把香港建设好发展好,本身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助攻。”此刻,他的新使命已从香江之滨拓展至整个国家发展的神经中枢。
从筑牢安全屏障到擘画文化教育蓝图,郑雁雄的转身恰逢历史性节点。人工智能革命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当下,教科文卫委员会承载的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事业,更是大国博弈中的软实力角力场。当这位曾高呼“对美斗争”的猛将,开始执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在完成一次静默而深刻的资源配置。安全与发展的辩证法,将在他的新战场延续更宏大的叙事。
本文由WenFoZhuo于2025-06-28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52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