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崖壁上的意外:四川男子私凿'奥特曼石窟'风波始末

六月初的四川安岳县石羊镇,一处新开凿的崖壁石窟突然成了网络焦点。当地周姓男子在自家屋后山坡上,用电锤和凿子耗时两个月、耗资三千余元,硬生生在岩壁上雕出了一尊高达2.8米的坐像。与众不同的是,这尊石像头部轮廓神似日本特摄角色奥特曼,身体却采用了传统佛像的禅坐姿态。当雕刻过程的视频被传到社交平台后,一场始料未及的舆论风暴席卷了这个以“中国石刻之乡”闻名的小镇。

崖壁上的意外:四川男子私凿'奥特曼石窟'风波始末  第1张

周先生并非专业石匠。年初时,他特意抽出一个半月时间拜师学艺,掌握了基础的石刻技术。谈及创作动机,他坦言:“只是想着作为普通人,能打造一个能延续千年的东西,留下自己的痕迹。”在构思阶段,他刻意避开常见的宗教造像,想做个“有趣点的形象”。一位网友发来的奥特曼搞怪图片让他灵光一闪,当即买了个玩具模型当参照物。

崖壁上的意外:四川男子私凿'奥特曼石窟'风波始末  第2张

随着视频传播,质疑声浪汹涌而来。“文化入侵!”“在文物之乡刻日本形象,不尊重传统!”等批评刷满了评论区。更现实的警告是侵权风险——奥特曼形象具有明确版权归属。面对压力,周先生默默下架了所有视频。但风波未平,镇政府人员上门要求暂停作业,县文旅局也派员赶赴现场,核查石窟是否位于文物保护区内。

崖壁上的意外:四川男子私凿'奥特曼石窟'风波始末  第3张

转折点出现在南充博物馆。当周先生注意到馆内一件汉代陶俑的头部造型竟与奥特曼惊人相似时,他立刻驱车前往拍照取证。返回后,他重新修整了石像面部线条,强调这是参考本土文物而非海外IP。然而这个“从奥特曼到汉代陶俑”的转变,并未完全平息争议。直播间里仍有人持续举报,他只能苦笑着解释:“现在像奥特曼,但肯定不是了。”事件的核心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周先生坚称动手前咨询过相关部门,获得“小规模石刻不禁止”的口头答复;而石羊镇政府的最新表态截然相反:“任何石刻都不能随便做,必须审批。”这种政策执行的模糊性,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普遍困境。安岳作为拥有10万余尊唐宋造像的石刻重镇,文物保护意识深入骨髓,但现行法规对私人非商业性创作尚无明晰界定。

崖壁上的意外:四川男子私凿'奥特曼石窟'风波始末  第4张

更现实的冷水来自经济层面。三场直播仅带来4元收入,对投入两月心血和三千元成本的周先生而言,艺术热情终究难敌生计压力。他宣布停工,准备外出务工。崖壁上那个融合了流行文化符号与传统技艺的未完成作品,成了民间自发文化实验的沉默见证。这场看似荒诞的争议,意外揭开了更深层的文化命题。当网友争论“能否在自留山坡雕刻混搭石像”时,触及的其实是传统保护与当代创新的边界难题。有文保专家私下指出,类似安岳这样遍布古代遗迹的地区,或可探索设立“民间微创作备案通道”,为非保护区的小规模个人创作提供合规路径。毕竟今日的“非专业石窟”,未必不是未来解读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只要它承载真实情感且符合规范。石壁上的凿痕已止,激起的涟漪却在持续扩散。当文旅局的核查结论尚未公布之际,这个草根创作者的无心之举,已然让公众开始思考:在千年石刻的阴影下,当代人的表达权该如何安放?而这道横亘在文化传承与个性创作之间的鸿沟,需要的不仅是禁令或包容,更是一把精准丈量自由与责任的尺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