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2025年6月28日中午,贵州榕江县头塘村73岁的杨老汉死死攥着褪色的木门框,浑浊的眼睛盯着堂屋墙上挂了三代人的苗绣。门外浑浊的洪水已漫过第一级台阶,村主任吴海波蹚着齐膝深的水冲进院子吼道:“杨伯,再不走命就没了!”老人佝偻的脊背颤抖着:“绣样泡了,祖宗要怪罪的……”吴海波抓过床单裹住老人背起就走,混黄的浪头在他们身后十分钟内吞没了门楣。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1张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2张

这是榕江当日41574名撤离者中最揪心的瞬间。据防汛抗旱指挥部水情预警,都柳江石灰厂水文站将在17时出现253.50米的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2米,相应洪峰流量8360立方米每秒。洪水等级经水文部门综合研判达30年一遇,部分河段甚至逼近50年一遇标准。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3张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4张

在杨家湾村,26岁的张春梅抱着两岁女儿深一脚浅一脚蹚过冰凉的积水,孩子的啼哭混着雨声砸在她心上。丈夫陈强扛着米袋大小的包裹,里面塞着结婚证、出生证明和半袋奶粉——这是全家仅能带走的财产。他们身后,去年刚贷款买的奶茶店正被洪水吞噬,不锈钢操作台浮起撞向天花板。“留得青山在啊妹子!”驻村干部黄英拽着张春梅的胳膊往坡道推,自己却返身冲进隔壁单元楼背出偏瘫的独居老人。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5张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6张

全县撤离指令在9小时内完成四轮升级。从28日5时启动防汛IV级响应,到9时提升为Ⅲ级,9时30分跳至Ⅱ级,直至12时30分拉响最高级别的Ⅰ级警报。这种罕见的响应速度背后,是气象台7时59分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未来3小时平阳、塔石等乡镇降雨量将突破150毫米。但预警系统无法测量的,是盘踞在老旧小区顶楼的固执——在梨子园社区,三名空巢老人反锁房门,声称“79年大水才到窗台”。消防员破门时,浑浊的洪水正顺着门缝涌向他们的脚踝。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7张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8张

“撤离不是选择题,是生死时速的必答题。”现场指挥的副县长雷建军嘶哑着嗓子说。他的对讲机里交替传来灾情报告:金海湾小区地下车库完全淹没,大十字社区红绿灯仅剩顶部闪烁,61.4亩农田化为泥潭,预估直接经济损失超1900万元。更危急的是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悬空货车的司机刚被蓝天救援队用绳梯救下。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9张

洪水围城榕江全城撤离:那些不肯离开的人们  第10张

在古州镇,159名基层干部完成865人转移后,又折返排查出7名滞留人员。其中养蜂人老吴为护蜂箱蜷缩阁楼,被劝离时还念叨“蜂子怕水”。救援队员扛起蜂箱承诺安置到高地,老人才蹒跚爬上冲锋舟。这种“一对一”攻坚在全县转移中上演了上百次,最终11992户全部脱险的数据里,藏着基层工作者磨破的鞋底和失声的喇叭。29日洪水退去时,四万人撤离的泥泞脚印尚未干透,上万双手又投入清淤战场。推土机将街道中央的淤泥推向两侧,高压水枪冲刷着卷闸门上的泥渍。在机械无法进入的窄巷,居民们用铁锹甚至塑料盆清理家园。消毒水的气息混着汗味弥漫在空气中,而远处都柳江的水位已回落至警戒线以下——这场30年一遇的洪水,在榕江人的脊梁上刻下新的生存刻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