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贝尔格莱德街头硝烟未散,武契奇宣告国家胜利

贝尔格莱德街头硝烟未散,武契奇宣告国家胜利  第1张

贝尔格莱德中心街道弥漫着刺鼻的催泪瓦斯气味,破碎的玻璃散落在人行道上,几辆被掀翻的汽车还在冒烟。这是6月28日夜间冲突留下的痕迹,而此刻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站在总统府摄像机前,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暴力无法让塞尔维亚屈服——我们胜利了。”这句话穿透了尚未散尽的硝烟。就在前一天,约3.6万名抗议者涌上贝尔格莱德街头,与防暴警察发生七个月来最激烈的冲突。执法人员最终动用特种装备才将人群从中心街道清退,留下48名受伤警员和77名被捕示威者。武契奇面对镜头毫不含糊:“还会有更多袭击警察的人被捕。这不是结束。”这场被总统定性为“恐怖活动”的骚乱并非孤立事件。武契奇早在去年冬天就预警西方可能发动“颜色革命”,而2024年11月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件成了导火索。更深的根源藏在经济数据里:物价飞涨与通货膨胀交织,导致外资投入骤降46%,潜在经济损失高达8亿欧元。当反对派要求总理武切维奇下台得逞后,矛头立即转向了总统本人。

耐人寻味的是,武契奇选择在此时展示国家建设成绩单。帕科夫拉切—波热加段高速公路即将贯通,使塞尔维亚近12年新建道路里程超过战后67年的总和;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的高速铁路进入倒计时,未来两地通勤将压缩至35分钟;连农业也传来捷报——小麦产量有望突破360万吨,较往年激增四分之一。“国家没有停下脚步,也永远不会停下。”总统在瓦砾尚未清理的街头如此宣告。

这种倔强在两个月前的红场已现端倪。当时武契奇辗转绕道阿塞拜疆才突破立陶宛等国的领空封锁,最终站在普京身旁参加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庆典。“我答应过普京我会来,”他对欧盟的制裁威胁嗤之以鼻。这种外交姿态背后是清醒的利益计算:当德国博格工厂即将在尼什创造数百个岗位时,他同时不忘致函中国协调矿产出口,并收获中方“不针对友好国家”的承诺。

如今站在总统府窗前,武契奇面对的仍是分裂的棋盘。77名被捕者还在等待审判,反对派社交媒体上又冒出新的集会号召;警察工会要求严惩袭警者的声明与欧盟“关切人权”的警告同时摆在办公桌上。但当他指着地图上即将开工的中资钢厂位置,对幕僚说出“到2027年平均工资必达650欧元”时,某种铁一般的确定性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就像他拒绝赦免示威者时重复的那句话:“你不能用暴力战胜一个国家。”贝尔格莱德老城的咖啡馆渐渐恢复营业,侍者擦拭着窗框上的胡椒喷雾残留。电视新闻里,总统宣布塞尔维亚航空公司今年将承运创纪录的470万旅客,画面切到新采购的空中客车掠过圣萨瓦教堂穹顶。而在同一条滚动字幕下方,反对党发言人正谴责警方“过度执法”。胜利的宣言已经发出,但定义胜利的权力,仍在满目疮痍的街道上无声角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