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航母互为对手实战对抗,中国海军远海体系作战能力升级
- 综合资讯
- 2025-07-01
- 310
渤海湾的晨雾尚未散尽,辽宁舰甲板上已引擎轰鸣。一架歼-15战机在蒸汽升腾中冲天而起,机翼下霹雳-12导弹的银色弹体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数千公里外,山东舰的作战指挥室内,雷达屏幕光点闪烁,编队指挥员紧盯着代表“敌舰”的红色标记——那正是扮演假想敌的辽宁舰战斗群。这是2025年夏季中国双航母编队远海对抗训练的真实一幕。
央视6月30日披露,辽宁舰与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任务,首次在公开报道中出现“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对抗”表述。军事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双航母编队已从协同演练升级至互为假想敌的对抗阶段,标志着远海体系作战能力实现关键跨越。训练期间,面对外军舰机多次抵近侦察,中国舰载机多次战斗起飞实施反制,全程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反应的作战状态”。
**对抗深度突破**本次演练打破以往双航母协同作战的固定模式,首次构建“红蓝对抗”情境。辽宁舰与山东舰两大战斗群在黄海、东海、南海及西太平洋全域机动,开展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等核心科目对抗。其中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训练强度创历史纪录,单日最高起降达90架次,已比肩美军航母作战水平。军事观察家注意到,这种“真打实抗”模式暴露出三大进阶能力:一是双航母独立指挥链的并行运作能力,二是复杂电磁环境下跨编队目标识别与火力分配能力,三是海空天潜全域数据链融合能力。**历史性交锋印证战力**此次演训背景耐人寻味。央视三日前首度公开2022年辽宁舰遭外军双航母夹击的细节:美军“林肯”号与“里根”号从东、南两方向包抄,舰载机逼近至50海里危险距离。歼-15挂载实弹紧急升空,经17分钟缠斗将外军机从8000米高空压制至2000米低空,最终迫其撤离。055型驱逐舰“南昌舰”前出百海里实施威慑,鹰击-21导弹直接锁定外军航母。这场“1对2”的胜利揭示了中国航母战斗群“非对称作战”的成熟——即便在舰载机数量劣势下,凭借飞行员素质与体系支撑仍能掌握主动权。**体系化作战成型**目前中国双航母战斗群形成标准化配置:1-2艘055型万吨驱逐舰(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2-3艘052D驱逐舰、2艘054A护卫舰及综合补给舰,构成远中近三层攻防火力网。2025年中美南海双航母对峙中,该体系优势尽显:山东舰依托永暑礁雷达网监控巴士海峡,辽宁舰在宫古海峡外与火箭军东风-26形成“海基侦察+陆基打击”闭环,迫使美“尼米兹”号退避。更值得关注的是“互为对手”训练中出现的跨军种联动:轰-6K轰炸机群模拟突击,空警-500提供战场监控,火箭军部队担任远程火力支援,验证了“航母-岸基-天基”杀伤链的实战效能。**战略转型信号**从2016年南海危机时三大舰队合力应对美航母,到如今双航母前出西太主动设局,中国海军用十年完成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历史转型。本次演练航迹突破第二岛链,抵近关岛2500公里火力圈,将海上防御纵深外拓上千公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战场建设:双航母互为对抗的战术数据,正为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歼-35隐身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的列装提供优化参数。当三航母时代来临,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将完成从区域防御到攻势防御的质变。浪涌之间,山东舰舰长凝视着屏幕上象征辽宁舰的蓝色标记。三百海里外,他曾经的教官正指挥着那个“敌方”编队。这种不留情面的对抗,恰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最坚实的脚步——因为最强大的盾,永远由最锋利的矛锻造而成。
本文由PangMei于2025-07-01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575.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