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钟薛高破产审查背后:网红雪糕的兴衰启示录

钟薛高破产审查背后:网红雪糕的兴衰启示录 钟薛高破产 雪糕刺客 网红雪糕 林盛 资不抵债 高端雪糕 直播还债 破产审查 第1张

   夏日的便利店冰柜里,曾经引发热议的“雪糕刺客”钟薛高已难觅踪影。7月16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告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立案审查程序。法院经调查认定,这家曾年销10亿元的网红雪糕企业已资不抵债,连到期债务都无法清偿。

   走进钟薛高天猫旗舰店,曾经琳琅满目的20余款雪糕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3款经典口味——轻牛乳、丝绒可可和半半巧巧。店铺页面冷冷清清,客服回复也带着几分无奈:“公司经营困难,今年只有3个口味产品,会努力经营争取尽快恢复正常。”而在线下渠道,多家冷饮批发店主早已将钟薛高撤柜,微信小程序旗舰店更是彻底关闭。

   时间倒回2018年,钟薛高凭借瓦片造型和国风设计横空出世。定价策略大胆突破行业天花板,一支雪糕普遍超过10元,限量款甚至高达88元。首年营收破亿,2021年销售额飙升至10亿元,完成四轮融资的辉煌战绩让同行侧目。当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官方合作伙伴的光环,更将其推向巅峰。谁曾想短短三年后,这家风光无限的企业参保人数仅剩2人,14家子公司中6家已注销,21家分支机构全部关停。

   转折始于2022年夏天那场“久放不化”的舆论风波。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视频显示,钟薛高雪糕在31℃室温下放置一小时仍保持原状,引发消费者对添加剂和产品品质的质疑。紧接着“雪糕刺客”的标签如影随形,消费者开始抵制这种隐藏在普通冰柜里的高价商品。2023年,欠薪传闻和供应商讨债的消息接踵而至,资金链彻底断裂的危机浮出水面。

   创始人林盛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抖音账号“钟薛高老林”的直播间里。镜头前这位曾掌控10亿生意的企业家开始卖红薯,对着几千名观众承诺:“我就是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他在6月26日的视频中坦言两大遗憾:被造谣时没有果断反击,以及未能在公司尚有资金时尽早遣散员工。729名被拖欠薪资的员工,成了这位创业者心头最沉重的负担。

   从资本宠儿到债务缠身,钟薛高并非没有挣扎。去年底,一批包括真空和面机、雪糕传输机在内的203件生产设备被摆上拍卖台,评估价794.57万元的资产流拍后降价至444.96万依然无人问津。为自救推出的低价子品牌“李大橘”和“Sa'Saa”雪糕相继夭折,速冻米面品牌“理象国”也销声匿迹。上海办公室退租、总部裁员、高管另谋出路,这些断臂求生的举措终究未能挽回颓势。

   法律文书揭示出更严峻的处境:钟薛高食品公司现存1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2303万元。77起司法案件中有72起被告记录,涉案金额高达8873万元。全资子公司钟茂食品更是在203起案件中成为被告,涉案金额累计1.65亿元。创始人林盛的个人账户已被冻结,限制高消费令上的数字触目惊心——涉案总金额近4000万元。

   钟薛高的崩塌轨迹为快消行业敲响警钟。当流量红利退潮,仅靠营销包装的网红品牌终将显露原形。消费者或许会为新鲜概念短暂买单,但长期忠诚度永远建立在产品品质与价格匹配的基础上。那些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拿不到工资的员工,以及持着消费券却买不到雪糕的顾客,共同见证了一个商业神话的破灭。网红经济的泡沫破裂后,留在冰面上的不只是融化的雪糕,还有整个行业对盲目扩张的冷思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