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大事件 > 正文

苹果九年税战落幕,142亿欧元入账爱尔兰国库

苹果九年税战落幕,142亿欧元入账爱尔兰国库 苹果补税 欧盟税务裁决 爱尔兰避税 维斯塔格 国家援助 数字市场法案 跨国公司税收 税务托管账户 第1张

   2025年5月,随着最后一笔资金从纽约梅隆银行的托管账户转入爱尔兰财政部,持续九年的苹果税争正式画上句点。这笔初始为130亿欧元的补缴税款,在八年的法律拉锯中因投资收益累积膨胀至142.5亿欧元,成为欧盟对抗跨国公司激进税务筹划的标志性成果。

   争端源头可追溯至爱尔兰独特的税收模式。这个企业税率仅12.5%的欧盟国家,通过秘密税收协议将苹果的实际税率压缩至0.005%。2014年欧盟调查人员发现,苹果将欧洲销售收入汇至爱尔兰总部,再通过“纸面总部”将利润转移至免税区。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维斯塔格在2016年挥出重拳,裁定该安排构成非法国家援助,苹果需补缴2003-2014年间税款及利息合计143亿欧元。

   耐人寻味的是被追税双方的反常态度。苹果CEO库克斥责裁决是“政治废话”,坚称“苹果从未获得特别优惠”;爱尔兰政府更罕见地拒绝收钱,担心吓跑以低税政策吸引的跨国企业。双方联手提起上诉,并在2020年赢得阶段性胜利——欧盟普通法院以“证据不足”撤销补税令。但维斯塔格背水一战上诉至欧洲法院,最终在2024年9月获得逆转性终裁。

   这场胜利被视为欧盟反避税运动的关键转折。此前亚马逊、菲亚特等追税案均告失败,维斯塔格坦言对胜诉“99%惊讶”。判决后不足一月,爱尔兰议会紧急修订《公司居住地规则》,切断非居民公司利润转移通道。更具深远影响的是欧盟借势推进税收协作改革,2025年4月通过的DAC9指令要求跨国企业采用统一模板申报税负,成员国税务机构自动交换信息,彻底封堵监管套利空间。

   资金流向同样引发博弈。爱尔兰住房部长公开主张将税款投入保障房建设,而财政部更倾向设立气候基金。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笔意外之财相当于爱尔兰年度财政支出的15%,但可能削弱其“低税天堂”的竞争优势——就在苹果付款当月,京东集团突然宣布在都柏林设立四家子公司,微妙时机引发诸多联想。

   当托管账户在5月13日正式关闭时,欧盟的税务战场已转向新维度。就在本周,欧盟悄然撤回数字服务税提案,被解读为向美国释放缓和信号。但《数字市场法案》旋即接棒出击,迫使苹果在欧盟区将应用商店佣金从30%砍至12%。税收杠杆与数字监管的双轨制,正重塑科技巨头的欧洲生存法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