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暗藏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出手整治乱象
- IT大事件
- 2025-07-18
- 449
夏日的农地里,老王看着毫无变化的杂草,眉头拧成了疙瘩。三个月前,他在快手直播间看到一款号称‘三天除草’的农药,主播拍着胸脯承诺无效退款。他咬牙花4536元买了18晌地的用量,如今庄稼没见长势,野草反倒更加茂盛。联系平台后,客服要求他出具专业检测报告,可这笔费用高达3万元——相当于他全年的种地收入。老王的故事并非孤例。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会议室里气氛严肃。一场针对直播带货食品安全的行政指导会正在召开,会议直接披露了近期专项抽检结果:部分通过直播渠道销售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存在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等安全隐患。直播电商在便利消费的同时,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镜头前的主播们热情推销着‘农家土猪’‘无公害蔬菜’,镜头后却是另一番景象。福建市监部门近期查处的不合格肉制品就达15189公斤,他们甚至用上了AI技术对生产线24小时监控,处理了1200余起温度异常、称重偏差预警。而在云南牟定县,一款在快手平台售卖的‘益生菌高钙骆驼奶营养粉’被检出乳酸菌数不足标准值的万分之一,最终商家被处以罚没款674.4元。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现实。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数据显示,在近680万批次样品中,总体不合格率为2.9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占比高达39.56%,成为食品安全头号隐患。生鲜食品更成重灾区,云南某超市售卖的食荚豌豆被检出烯酰吗啉超标近一倍。直播带货的特殊性加剧了风险。主播们为刺激销量,往往夸大宣传产品功效。上海消保委蹲点监测100个直播间发现,69%宣称功效的食品存在信息误导行为。有商家给普通防晒衣贴上‘艾草抗菌’的标签,有主播将压片糖果包装成‘减肥神药’,这些营销话术最终都转嫁为产品溢价。某平台乳制品直播宣传的评分低至3.5分(满分10分),远低于饮料类的8.9分。面对乱象,监管利剑已然出鞘。今日的行政指导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平台必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将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和生命线’。约谈电商平台、关停违规店铺成为常态,福建近期就约谈了14家平台,删除违规信息11条,关停店铺6家。更严厉的措施正在路上。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将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平台合理配置流量资源——这意味着品质可靠的商家有望获得更多曝光,而问题商家将被流量‘降权’。与此同时,‘清朗’专项行动也在整治网络空间,一批编造悲情人设、虚假营销的短视频账号被永久关闭。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维权之路依然艰难。当老王们遭遇问题商品时,动辄上万的检测费用如同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监管与平台建立的‘警企联络室’或许是个转机,福建已通过此类机制移送涉刑案件41件,追究刑责38人。当镜头再次亮起,主播们的台词本可能需要重写。那些‘绝对有效’‘三天见效’的夸张话术,将逐步让位于检测报告编号、农药残留检测值等专业数据。毕竟在食品安全领域,真实才是最好的营销。
本文由DuLieXian于2025-07-18发表在吾爱品聚,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pjw.521pj.cn/20255937.html
发表评论